1.近段时间,不少城市试点推行垃圾分类投放,垃圾分类日渐细化,但仍未实现全面覆盖。这几天,一些居民就发出了疑问:“过期药”属于什么垃圾?该如何处理?家庭过期药已被列入《国家危险废物名录》,但由于一些社区未设置有害垃圾桶、过期药品回收箱分布不均、居民不了解正规的回收渠道等原因,很多居民将过期药随意丢弃,形成污染隐患。
2.家庭过期药品留着没啥用,扔了又怕污染环境,怎么办?今年,从广州发端的“家庭过期药品免费回收”公益活动进入了第十八个年头,并再次创新回收机制,简化回收流程。记者日前在广药集团旗下的采芝林、健民医药门店看到,现场设置了最新研发的5G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,市民输入手机号码,即可轻松完成一键自助回收。
3.为进一步传递科学用药理念,增强群众科学用药意识,保障群众用药安全,6月22日上午,安徽省药监局在合肥举行“药安有我”为民办实事系列活动之清理家庭小药箱活动启动仪式。人民网安徽频道了解到,在这次活动中,国胜大药房在安徽省设立100家过期药品回收站点,市民可以拿着包装完好的过期药品投至回收站。
【政策理论】
1.背景
近年来,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,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家中储备药品。根据《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》,我国约有78.6%的家庭备有家庭小药箱,却有80%以上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,全国一年因此产生的过期药品约1.5万吨。
2.问题
(1)对于过期药品的处置,一些人不以为意,仍选择服用。受光线、温度、湿度等因素影响,随着时间推移,药品的成分会发生改变,理化性质不稳定。超过有效期的药物存在质量安全隐患,会出现药效降低和不良反应加大的可能,对于这一点,无论过期多久的药物都是一样的。服用了过期药物的人,轻者影响疗效、贻误病情,重者可能会对人体带来严重伤害,甚至造成死亡。
(2)广大市民习惯于把过期药品当作普通垃圾扔掉。这不是个案,而是早就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。过期药品处理不当,一方面会污染环境。药品有毒分解物溶解后,会污染土壤和水源,破坏生物链。另一方面很可能诱发疾病。一些挥发性强的过期药品还可能成为过敏源,势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,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。
(3)有人专门回收过期药品并将其投入市场。有的不法分子以低价收购过期药,将其二次加工处理后销往偏远地区,当地居民可能无法识别,或者抱有侥幸心理,认为过期不久还有药效,因此购买使用,延误了治病时机;有的擅自篡改药盒上的保质期限,重新包装、销售过期药品,扰乱医药市场秩序,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。
3.原因
过期药品的处置之所以有以上的种种问题,究其缘由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:
(1)立法不完善、制度存空白。我国《药品管理法》对药品生产、销售、使用都做了明确规定,比如禁止过期药品流入市场等,但对过期药品特别是家庭过期药品的回收处理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,既没有规范公民处理家庭过期药品的行为,也没有赋予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回收责任。